“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信息时代,“书”的选择更加丰富,“读”的方式更加多元,读书与社会人生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在这一天,我们要自我提醒:因为读书很难,所以才要读书,无论生活多忙碌,都要记得打开书本。读书无用,从来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NO.1
《寻觅意义》
推荐人:刑庭 李晓凤
《寻觅意义》,是复旦大学有“哲学王子”之称的王德峰教授所作,豆瓣评分高达8.8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开放,传统价值观被打破,现代价值观尚未形成,国家又正处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一个迷惘的时期,这本书以寻觅当下时代的生命意义为线索,让我们打开中国人自己的哲学,让我们知来路,有去处,给自己的内心带来充盈和满足。
NO.2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推荐人:审管办 缪倩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塔拉•韦斯特弗的处女作,是对其自身特殊成长历程的描述。本书深入讨论了主人公塔拉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心路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的成长、蜕变。本书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教育提供了另一种生命的可能,不是你的家庭、你的起点所决定的可能,而是一种生命新的尝试和发现,未必会带来世俗的成功,但是可以带来发现自我与重塑自我的机会。教育让我们成为自己,发掘自我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我,如书名所说,就像鸟飞往自己的山。
NO.3
《变量3 本土时代的生存策略》
推荐人:执行局 王翕慷
太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变量,在我们还未看清以前,就长成了我们看不懂的模样。在没有铁轨的本土时代,我们需要激活本土理念,构建本土网络,实现本土创新。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不断适应,不断革新,更随新时代一起成长。
NO.4
《追风筝的人》
推荐人:行政庭 张玲玲
“为你,千千万万遍。”一句话感动了万千读者,这是哈桑对阿米尔少爷的承诺,一生信守。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NO.5
《晚明》
推荐人:立案庭 任靓
残酷惨烈的古代战争,真实的明代市井,一个个小人物创造的历史,展开一幅波澜壮阔而又温婉缠绵的晚明画卷。真实的历史有多么残酷,我对这种小说就有多喜爱。这书对小人物的描写尤为可贵。历史科普很不错,战争场景描述很棒。一个个人物鲜活出彩,故事性强,资料扎实,让我了解到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识和历史。
未来世界是一个复杂、动态、难以预测的系统—结构,终生的阅读思考写作可以建立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和这样的世界形成一定程度的对称。一个强大的内部知识世界会给人一张不会完全失去方向的知识地图。
“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彼得·伊利亚德